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技能筑梦 语言新篇 ---我校体育系暑期安康“三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3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提升乡村居民职业技能与语言沟通能力至关重要。体育职业技能作为新兴职业方向,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普通话是乡村居民融入现代社会、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工具。8月28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体育系暑期实践团队深入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石门镇平安村。聚焦体育职业技能培育与普通话推广,为乡村居民赋能,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基于对村民的问卷调查,团队精准把握当地普通话使用难点与需求。针对中老年群体常遇的沟通困境,开展"方言-普通话"对比教学种量身定制的推普模式。实践团队还发现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普通话沟通能力成为制约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团队开发了"旅游场景普通话"特色课程:涵盖客房接待、景点讲解、特产推销等实用场景;开设"民宿主人口语训练营",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实战能力;在村文化广场设立"普通话角",由队员带领村民模拟游客咨询对话。这些举措既保留了方言承载的乡土文化底蕴,又显著提升了旅游从业者的语言自信。

实践团队在平安村开展"太极赋能乡村振兴"计划。针对村民劳损多、健身需求高的特点,传授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队员们将太极招式与农事动作结合,创编"耕田式""采茶手"等趣味功法,让村民在熟悉的劳动韵律中掌握养生技巧这场体育赋能实践,让传统文化在乡土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绵延不绝的健康活力。

推广普通话与体育技能培训的融合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普通话教学有效破解了乡村发展中的语言壁垒,使村民能够自信地开展电商直播、旅游接待,让山货走出大山、游客走进乡村,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太极拳等体育技能的传授,不仅缓解了农民常年劳作的身体劳损,更通过集体锻炼增强了乡村社区凝聚力。

普通话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统一的教学语言,体育集体活动又成为普通话实践的自然场景。更重要的是,它们共同构筑了乡村文化共同体——既保留乡土文化的根脉,又融入现代文明要素,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与发展动力。这种"语言+体育"的双赋能模式,不仅提升了村民的个体能力,更培育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展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乡村新貌。

文/图 王可


Copyright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版权所有

校址: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路57号

电话:029-62274334  029-62274332

陕ICP备14010968号-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