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凝心集思,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学校体育事业
发布时间:2021-06-1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之所以要讲“体育事业”而不是“体育工作”,是因为除了原有的学校体育工作外,下半年,我们将迎来体育专业的招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加上学校体育工作,就是我们的体育事业。两者相互联系,可以相辅相成。对学校而言,工作是任务。对个人而言,工作就是职业,是谋生手段,事业才是人生的追求。追求事业的发展,可以使我们的职业有所成就,才能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使我们的人生走向巅峰。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追求做一番事业。做事业需要有平台和机遇,需要一个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团队,需要凝聚团队的心智、统一团队的思想、发挥集体的力量。现在,平台已经搭建、机遇已经来临,年轻能干的团队已经组建。今天把大家聚到一起,就是共商我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大计。

回顾我校体育工作十二年发展历程,因为有在座各位的参与和奉献,虽然历经艰难,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十二年来,我们基本理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竞赛和课外活动,运动队发展目标逐步明确,科研建设成果丰硕,团队建设已经正式起步,同时也经历了社体专业的停招与恢复。这段历程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各位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时至今日,我们迎来了我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给各位带来了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历来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如何抓住事业发展的机遇,化解即将面临的各种挑战,助力各位的进步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对各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十二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师团队在校园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工作积极、教学认真,没有发生过一起故意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说明我们的老师思想没有问题,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也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学校转设和社体专业招生,我们面临的形式要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认识。要认识到所要面临的形式、要面对的困难、要接受的挑战、要抓住的机遇、要确立的目标。

(一)要面临的形式

今年下半年,我们面临着学校转设、社体专业复招这两大工作。转设工作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了,情况大家都了解,这里不在细说。而社体专业复招工作是我们要面对的最大工作转变。同时,近几年国家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的把控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我们紧跟国家新形势,做好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教学工作。课程建设基础工作已经做好,大纲、教材、师资一直都是高质量的。目前最欠缺的就是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二)要面对的困难

一是高质量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首先要有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的情怀和初心。过去,由于局限于个人眼界和格局,对“人才”两个字没有很好的理解,办专业只想着老师们多上课就能多挣钱,学生能毕业就好,很少想学生走出校门后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这是人的境界问题,也是思想认识问题。经过大家近一年的努力工作,现在,社体专业重新恢复招生,我们就要提高认识,尽最大努力为培养人才服务。先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入手,下来就是教学大纲、招生、上课、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考试、论文、就业,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会有无数的检查、抽查、评估等等,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干。这些工作不但要干,而且要力争高质量完成。只有做到高质量认识,做好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培养高质量人才,办好高质量专业。

二是高质量发展学校体育事业。办好高质量专业,还要高质量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自2009年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在在座各位和曾经做出贡献的目前离职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没有走在时代前沿,但也没有落后于兄弟院校。过去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能够基本贯彻执行国家政策,还谈不到高质量贯彻执行。未来,我们还要多思考、多创新,比如体育课程建设。刚才说了我们还没有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尽管我和彬彬也在商量怎么报一流课程项目,但是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后面还需要各位共同探讨怎么把我们的体育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一流课程甚至省级一流课程。再比如上课,怎么上课才能真正达到课程目标,这是我们所有体育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过去我们上课更多时间花在教技术上,但教技术只是众多教学内容的其中之一,课程思政、健康教育、健身方法等等。还有,校园体育比赛、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科研建设、场地器材建设等等。只有当学校所有有关体育活动全部开展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互补,才有可能达到高质量发展。

(三)要接受的挑战

未来我们要接受的最大挑战就是:较低起点、较高标准建设体育专业。之所以说较低起点,是因为毕竟我们办过十年时间的专业,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但过去我们是低水平办专业,现在重新办专业,起点比从来没有办过专业的学校来说要高,这是我们的优势。之所以说较高标准,是因为过去办专业,国家要求也比较低。现在在国家加强本科教育质量的大政方针下,必须要提高标准,但也只能做到合格标准,还达不到高水平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科研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工作、努力形成特色,等等,都需要按合格评估的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这些工作对我们都有挑战性,需要我们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四)要抓住的机遇

一是大健康时代的来临和新型产业经济融合为学校体育工作和专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二是专业的复招和学校体育发展新动力为个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从工作的角度讲,我们已经在利用这种机遇。专业复招和第五轮体育课程改革就是利用这种机遇的很好例证。那么,个人怎么利用这个机遇来发展自己,这是每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机遇不等人”,首先你必须先投身学校体育事业,只有身心投入进来,你才能得到机遇,否则,你往往就会和机遇擦肩而过。

(五)要确立的目标

每个人干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个目标,干工作更是这样。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你可以想想你是在朝着什么的目标在前进。或者你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每天只是像机器一样循环往复,一复一日、年复一年,至今没有什么收获。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借助工作目标的达成来实现个人目标。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需要紧密结合。实现个人目标是我们鼓励的,有的时候个人目标达到了,但多年来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对学校体育事业毫无贡献,这是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说,我们应该提倡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要多考虑工作,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切实上好高质量的课、训练出一支高水平的队、新开一门课、做好学生的表率、认真钻研课程思政,等等,这些都是工作目标。有时候,这些工作目标的实现不会给个人带来直接利益,但收获的往往是人生的价值,这比获得直接利益更有意义。

二、坚持学习,提升自我

十几年来,我们的老师都在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对的。这里我不多说,只提倡多学习最新国家政策、学习专业前沿、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学校和部门规章制度。

三、身正为范,注意言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教育更是一个高尚的事业。我们不光要懂得“教”和“育”,更要注重“范”的作用。“范”就是示范。就像我们上课给学生做示范动作一样,你怎么示范学生怎么学,你的示范是否正确、准确决定学生学习动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更是决定这个动作的传承。我今天说的这个“范”不是指上课的示范,而是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尤其是专业学生。不光是专业工作者要注意,我们所有体育老师都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虽然你不承担专业工作,但你是体育老师,就有这个责任。你的一言一行和师德师风可能会影响学生很多年甚至一生。我们不光要给学生一个技战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认真的印象,更是要以身作则,树立体育教师爱国爱校、热爱工作、有追求、负责任、敢担当的“好人”形象,通过自己的言语教化人、行为引导人。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在跟学生的交流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社会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学校正处在一个发展初期的转型阶段,很多事情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引导学生要积极乐观,正确看待事物,不要给学生带去负面影响。

四、严格要求,瞄准未来

我对学校、部门、专业的未来有着较为充足的信心。我的想法是用两三年时间建设现有专业,为申办第二专业奠定基础,未来人才培养规格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部门建成体育学院。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校发展前景良好,未来可期。随着专业建设、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我管理,努力提升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为专业的未来努力,为学校的未来努力。

五、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一个专业的发展、一个学校的体育事业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是需要涉及到的每一个人朝相同的方向共同发力。江湖人常说“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学校不是江湖,是育人的地方,不需要钱场,也不需要你出钱,而需要你的“人场”,需要你“出力”。这里说的人场、出力是指我们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的聪明才智、人脉资源、业务能力,为体育专业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是只说不做,光会说不实干,说空话大话不干一件实事。学校为我们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借助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同时,我们每一个人要和学校、部门形成“共生”关系,要把自己的发展和学校、部门的发展联系起来,学校、部门的荣辱就是自己的荣辱,每一个人要回馈学校,为学校的平台和部门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刘生彦

                                   

Copyright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版权所有

校址: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路57号

电话:029-62274334  029-62274332

陕ICP备14010968号-1

友情链接: